公元759年冬天,詩圣杜甫因避“安史之亂”攜家人從甘肅輾轉來到成都,定居于風景優美的浣花溪畔,杜甫在這里居住的三年零九個月中,創作了詩歌240余首,因此,杜甫草堂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圣地”。學者專家們對杜甫人格精神的解讀認為,杜甫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人格理想的楷模,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精神綜合作用的結晶。他以天下為己任系念蒼生更是發揚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具有歷史和現實意義。杜甫以其現實人格與藝術人格的統一,在中國歷史文化的長河中聳立起一座人格的豐碑,在人類精神世界的星空中閃爍著永遠不滅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