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7月16日訊 2016年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將全域旅游作為一個全局性戰略進行統籌謀劃和系統推進,加強頂層戰略設計,在體制機制、政策保障上全力支持,提出率先把中衛市、西夏區、永寧縣、平羅縣、青銅峽市、涇源縣打造成全域旅游示范市縣。巍巍賀蘭山,滔滔黃河水,見證了寧夏全區人民按照“全景、全業、全時、全民”四全模式,勇于改革、敢于創新,全域旅游示范創建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和務實成效,奏響了農旅融合的新篇章。
篇章1:黃河岸邊黨旗飄——旅游產業在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
寧夏青銅峽市地處寧夏平原中部,黃河穿境53公里,成就了“天下黃河富寧夏,塞上明珠青銅峽”的盛名。青銅峽市把發展全域旅游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最優選擇,牢固樹立“黨建+全域旅游”的發展理念,堅持以“全域黨建”引領“全域旅游”,緊扣“黃河岸邊、稻花香里、賀蘭山下”三條鄉村旅游主線,精準謀劃,創新發展,初步構建了多樣化、多元化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三年來,青銅峽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市累計接待游客807.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5.5億元,兩項指標年均增長都在15%以上。
按照“大黨建、大旅游、大市場、大協同、大發展”的理念,青銅峽市實現了旅游產業在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堅持將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發展全域旅游、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培育564名農村致富帶頭人,通過“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方式,依托鄉村旅游資源富集、民俗文化特色突出的優勢,先后重點培育了“大壩韋橋設施農業”、“先鋒大青葡萄長廊”等一批集旅游、休閑、觀光、體驗為一體的鄉村旅游景點,實現了黨建引領、以農促旅、以旅強農的發展目標。
篇章2:賀蘭山下飄美酒——葡萄產業和旅游產業高度融合
寧夏賀蘭山東麓是世界最適宜栽培釀酒葡萄的產區之一,在全域旅游的推動下,賀蘭山下亙古貧瘠的荒石灘上生機勃勃的葡萄種植基地如星星之火染綠荒原,形成了一條南起甘城子、北至石嘴山的百余公里葡萄長廊。
位于賀蘭山東麓的西夏區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三年來,西夏區建設了賀蘭山東麓生態文化旅游廊道,做出了旅游與文化、體育、生態、葡萄酒產業等融合發展的示范引領,百萬畝釀酒葡萄種植、高品質葡萄酒釀造、特色酒莊休閑度假旅游,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旅游脫貧富民的示范引領。西夏區充分利用生態和文化兩大優勢,制定實施文旅融合發展戰略,緊抓葡萄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精心打造了志輝源石酒莊、格莉其酒莊等一批各具特色、具備旅游接待能力的酒莊。堅持“小酒莊、大產業”的發展模式,通過酒莊抱團發展,用美酒品牌吸引八方來客,實現葡萄產業與旅游業發展互通互融,助推了西夏區全域旅游事業發展。
篇章3:稻花香里農品香——農旅融合助力農產品提質
“堅持產業全域聯動,推進旅游業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實施旅游產業融合新業態項目,實現旅游業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發揮1+1>2效應。”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資源開發處調研員楊鵬崗說,在“旅游+農業”融合發展方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寧夏重點打造了一批特色產業示范村、特色文化旅游村鎮,突出一村一品,提升旅游服務功能,使新農村成為旅游業發展的大舞臺。讓游客到了寧夏能望見賀蘭山,看見黃河水,吃上好大米,喝上葡萄酒,記住塞上江南好風光。
寧夏平原灌區種稻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青銅峽市葉盛鎮是“貢米之鄉”,近年來以“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市”為契機,深挖“貢米之鄉、名人葉盛”的歷史文化底蘊。該鎮地三村依托黃河、農耕、貢米等文化資源,以萬畝富硒有機水稻規模化種植為產業根基,按照“農業產業化、農田景區化、農民職業化、生活休閑化、農品禮品化”的要求和建設標準,著力打造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示范項目。據了解,目前地三村正在建設稻作文化傳承發揚、農事休閑體驗、科普教育游學、田園觀光娛樂于一體的稻文化主題農業公園。
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是黃河流經寧夏的第一縣區,得黃河自流灌溉之利,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構建起了“四帶一區”的產業格局,建成了百萬畝的優勢特色農產品基地(50萬畝硒砂瓜、40萬畝經果林、10萬畝設施蔬菜),石頭縫里長出的香山硒砂瓜榮獲全國“一村一品”十大知名品牌,富硒功能農業不斷壯大,榮獲“中國塞上硒谷”稱號。
沙坡頭區注重強化鄉村旅游產品供給,打造了以南北長灘古村落為代表的黃河農耕鄉村記憶旅游帶,以童家園子為代表的大漠絲路鄉村休閑體驗之路,以硒砂瓜、富硒蘋果、有機枸杞為主的特色農業休閑聚集區,滿足了不同層次游客需求。讓游客在旅游中真正感受到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
目前,寧夏重點圍繞葡萄酒、枸杞深加工、羊絨制品等特色產品,研發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寧夏禮物”,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品牌影響力大的旅游商品研發、生產和銷售企業,助推寧夏“枸杞之鄉、灘羊之鄉、甘草之鄉、硒砂瓜之鄉、馬鈴薯之鄉”品牌做大做強。
篇章4:沙漠架起致富橋——點沙成金農旅發展新路徑
寧夏沙坡頭擁有世界壟斷性、稀缺性資源,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于一體,是大漠黃河風光與人類智慧和不屈不撓奮斗精神完美融合的產物。“旅游+生態”融合發展方面,寧夏落實生態立區戰略部署,推進綠色旅游產品體系建設,推動賀蘭山、六盤山、羅山、黃河濕地生態旅游區建設,保護開發沙湖、沙坡頭、哈巴湖等生態修復旅游產品,完善森林旅游基礎設施,推出一批集休憩、療養、教育等功能的森林體驗、養生基地。
沙坡頭區把“麥草方格”治沙成果充分融入旅游產業發展,開發建設了沙坡頭、騰格里金沙島、金沙海等一批融歷史文化內涵和自然風光為一體的特色A級景區,開發了沙海沖浪、沙漠乘駝、沙漠徒步、沙漠宿營等30多種旅游體驗項目,推出了休閑度假、婚紗攝影、親子活動、研學教育、沙雕沙畫等旅游商品,初步形成了一個沙漠文化旅游產業鏈,走出了一條沙漠邊緣城市治沙用沙、點沙成金的旅游發展新路徑。旅游業連續三年實現接待人次、旅游總收入兩位數增長, 2018年旅游業總收入占GDP的25.3%。
“寧夏全域旅游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農旅融合展現勃勃生機,產生了強勁的發展動力,發生前所未有的發展變化,” 寧夏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趙明霞說,把寧夏當做“一個景區”規劃建設,通過資源整合、業態重構、產業融合、管理創新、服務配套,實現泛旅游產業聚集,釋放旅游業綜合帶動效應。
(伍策 鬼谷)